所有栏目

空气锤操作的核心技术:稳、准、狠与安全

2025/6/17

在模锻的过程中,当机器捶打制坯满足不了现实需求时,就需要人工操作空气锤。这是是一项技术性强、需要丰富经验的工作。在兴道,我们总结出人工操作空气锤的核心技巧,旨在提升效率、保证质量、确保安全。

一、握钳与翻料稳如磐石:

钳子选择: 使用与坯料尺寸匹配的长柄锻工钳,钳口形状要能稳固夹持圆钢或预锻坯(如平口钳、圆口钳)。钳柄长度确保手部远离危险区(至少距离锤头50cm以上)。

夹持要点:

夹持位置应在坯料重心附近或便于控制翻转的部位。

夹紧力要足,防止锻打时坯料飞出(“打飞”极其危险!)。

手腕、手臂、身体协调发力,保持钳子稳定,减少晃动。

预判变形: 根据上一锤的变形情况,预判下一锤需要翻转或移动的角度/距离。

利用锤头回弹: 在锤头抬起瞬间快速、小幅、准确地完成翻转或平移动作。动作要果断、流畅,避免拖沓。

保持坯料水平: 始终确保坯料与下模面平行接触,防止单边受力导致错模或模具损坏。

二、定位摆放准如标尺:

目测定位: 快速准确地将坯料(尤其是预锻后的半成品)放入模具型腔的中心位置。这需要大量练习形成的空间感。

“三点接触”原则: 确保坯料与模具定位面(如挡块、销钉)或关键型面稳定接触后再锤击。初次放置时可轻点一下确认位置。

三、锤击控制狠中带柔:

力度选择: 熟练运用脚踏板或手柄控制打击力度:

轻打(点打): 用于坯料定位、初步整形、薄壁件或终锻后期精整。控制锤头小幅快速跳动。

重打(闷打): 用于需要大变形量的制坯、预锻或充满深腔。让锤头落下后有短暂的“压实”感。

“听音辨形”: 经验丰富的师傅能通过打击声音判断金属填充情况和是否存在空洞、折叠。

“看火候”: 时刻关注坯料颜色变化(温度下降),在温度降至终锻温度前完成关键变形。


四、节奏把握快而不乱:

连贯性: 在保证安全和定位准确的前提下,操作(放置->锤击->翻转/移动->锤击)要连贯紧凑,减少坯料在空气中的降温时间。

预判与协调: 左手(持钳)与右手(操作气锤控制)或脚(踏板控制)需高度协调,形成肌肉记忆。眼睛紧盯坯料变形和模具状态。

当然,再熟练的技巧也必须建立在绝对的安全意识之上。兴道的空气锤师傅总是能勤于总结,精益求精。